《苏米亚战歌》第四章「俄土战争」#3~4
作者:indainoyakou
2016/8/21发表于:春满四合院
第四章「俄土战争」#3
大不列颠统一阵线‧土耳其共和国,安卡拉。
俄军正式进犯的消息并未震惊三军总部,事实上在全国省份皆没实际进入战
争状态的情况下,俄军入侵对民间引发的效应仅止于「强烈要求政府应向世界各
国请求严厉制裁俄罗斯」。而安卡拉政府处理此事的态度,也不过相当于圣战组
织在国内引发恐怖攻击的等级──国营媒体简单地对入侵者做了个特集报导、亲
政权名嘴们评断国际将如何严惩俄罗斯,顶多加上一个象徵性集结第二波后备部
队。
然而在实务方面,教权派得以趁此机会宣扬政教合一的必要性,并利用客将
露苏丹透过外交手腕建立的南方诸国军事互信机制染上宗教色彩,试图联合伊斯
兰国家对抗「万恶的十字军」。
教权派的自信不无道理,围攻叙利亚就是互信机制奏效的证明,土耳其和南
方诸国更是唇亡齿寒的关係,她们甚至还有正在欧洲和俄罗斯作战的大英盟友。
眼下俄罗斯进军对象并非只有西亚,美国与中国不可能默不作声,非盟也在伺机
而动,情势之鲜明不在话下。
但是过度自信也成了当局的弱点,而这弱点源自于过去十数年来三不五时就
起冲突的边境战争,以及边境战争中的两股势力──安那托利亚军和卡尔梅克军
。
在当局看来,世俗派军方选择远离伊斯兰国家而向中国靠拢、通过种种军购
案却只换来连年失利,无疑是种莫大的失败。一来连边境战事都只能勉强抗击俄
军,二来花了大笔军费灌注在一桶远水上、紧要关头甚至无法及时扑灭家门口的
火势,光这两点就使世俗派替自己站稳了挨打的位置。
这样的军方是孱弱的、迫切需要改革的,而身负重任的教权派理当为了全体
国民执起改革的大刀,她们自是义不容辞。
另一方面,对于俄罗斯第十七军,也就是长年于新乔治亚国境和安那托利亚
军对峙的卡尔梅克军,教权派人士看法是这样的:既然这些俄罗斯人最多只能小
胜孱弱的世俗派军队,又何足为惧?
对敌我两军的轻视造成教权派那本该摇摇欲坠的信心相反地膨胀了起来,致
使她们虽大权在握,却不自觉地在大敌当前自断臂膀。而事态发展至此,感到忧
心忡忡的却只是那些在教权派底下委屈求全的世俗派低阶文官──这使得部分未
表明立场的政府军受到了动摇。
战云密布的安卡拉政府内部,世俗派官员们伙同多位政府军中级军官代表同
时在多个地方召开秘密会议。
「政教合一最大的问题点在于,她们效忠的对象是伊斯兰土耳其,即便祖国
亡于她国之手,那些人也会建立下一个伊斯兰土耳其──即便是站在陌生的土地
上、组织着陌生的民族。相对于我等以安那托利亚为根、以土耳其民族为本的思
想,教权派的弊病在有亡国之虞的现今一览无遗。」
那些不想惹麻烦的军官倒也不是毫无判断力,她们的确不想与任何一派对立
,但是对于教权派设计她们心目中的指标──安那托利亚军──这件事却是让每
个人愤怒在心口难开。原因不外乎这场局已远远超出众人容许範围,教权派并非
针对几个世俗派大头下手,而是以葬送整个军为前提的杀鸡儆猴。
「如各位所知,我们乃世俗派,伊斯兰国家的世俗化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并不是真主的敌人,相反地我们旨在创造兼顾宗教与进步的社会,一个现
代化的伊斯兰国家。教权派的不思进取导致她们的政策迂腐且落后,甚至在国难
当前轻易抛弃我们最坚强的一支军队,只为巩固她们那不合时宜的信条。」
教权派正将这个社会导回中世纪那信仰优于能力的价值观,一种落后、愚蠢
、违反人智的集团意识。儘管人们泰半习惯了现代化生活,一旦长时间保持缄默
与顺从,最终无法避免被具有强烈侵略性的伊斯兰主义所同化。这点模糊的良心
加上军中大前辈及同胞们遭到肃清式处置,坚定了参与秘议的军官们改革的决心
。
「各位,我们绝不否认接下来的行动将升级为世俗派与教权派的战争,倘若
各位加入我们,历史可能会将思想自由的各位纳入世俗派旗下,而这是不公平的
。即便如此,如果各位和我们一样愤怒,如果各位和我们一样急欲拯救祖国,我
等世俗派在此向各位保证,众志将能成城!」
一度被拔去手臂的世俗派在祖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当下终于还是扳回一城,即
使派系重要将领几乎困于大不里士,本国拥有忧患意识的中级军官们串连起来的
势力仍相当惊人。
另一方面,世俗派亦与国内许多右翼组织建立同盟关係,被教权派政府强制
解散的青年救国军亦在受邀之列。当然这些组织也清楚所谓的同盟不过是要推她
们上第一线──两派相争再怎么冠冕堂皇终究是政治的一环──即便是在这种情
况下,她们仍然甘愿为其爪牙。
就这样,起义大事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教权派殊不知大难即将临头。
土耳其名义(预备)第一军进攻叙利亚,名义第二军援救东北,第二军改制
第四军暨第一防卫军前往东线,第三军改制第五军暨首都防卫军坐镇安卡拉。两
个名义军为教权派领军,改制军亦多有空降;冻结了世俗派的象徵人物,使教权
派深信她们对内已处于不败之地,再来就剩与俄军周旋到底。
然而她们的敌人并非只有俄罗斯、亚美尼亚、亚塞拜然与叙利亚,博斯普鲁
斯海峡的骚动为太平一时的安卡拉捎来了硝烟味十足的宣告:革命卫队举兵了!
「诸位同胞,收复安那托利亚、重建荣耀帝国的时候到了!本人现在就撤下
这掩人耳目的名字,以狄奥多拉‧巴列奥基娜之名统率全军!来吧,诸位!夺还
失土的圣战开始了!」
「艾多琪亚队领命!登陆战最先锋的职责非我队莫属!」
「芙拉维亚队领命!让土耳其狗嚐嚐拜占庭掷弹兵的威力!」
「佐拉队领命!科穆宁娜团守护司令官阁下、康斯坦汀娜团随我投入前线!
」
「新月将引领我军方向!圣母玛丽亚之星将赐给拜占庭荣光的未来!」
「罗马军团,前进──!」
二月十日,正午,保加利亚十五个师团南下攻打已夺取埃迪尔内西部的希腊
军队,在这支部队直逼君士坦丁堡以前先行开启战端;同时,俄罗斯南方军的大
批空军明目张胆地横渡黑海,对博斯普鲁斯海峡东侧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省区进行
轰炸。自诩为罗马军团的革命卫队趁此良机登陆,一举击溃当地守备部队,兵分
七路进行扫蕩,直到将土军全数赶至邻省。
十一日,入夜,狄奥多拉‧巴列奥基娜宣布收复「祖国」在安那托利亚的首
个失土。由于许多城镇暴动不断,革命卫队暂且放弃南下而选择安抚佔领区;或
许是出于沟通不良,俄军仍然大规模空袭恰纳卡莱、巴勒克埃西尔、布尔萨、亚
洛瓦四个座落于马摩拉海周围的省份。狄奥多拉急命和恰纳卡莱对望的防御部队
转为攻势、渡海攻向恰纳卡莱,作战失利。
十三日,午后,土耳其掌握入侵安那托利亚的革命卫队数量,调动首都防卫
军麾下的两个军团夺回伊斯坦堡省并加强马摩拉海沿海防御。但是这支八万人的
部队到了萨卡里亚省就停下脚步,不满当局的多支部队声明除非安卡拉重新任命
原第三军的各级将校,否则她们不会听从中央命令。安卡拉方面持续派遣官员与
这些部队交涉,同时从前线作战的名义军抽调一支部队回来,以防交涉无果。
十四日,「情人节行动」,北约联同土空军对革命卫队驻扎地发动密集轰炸
,俄空军随后到来,两军在马摩拉海上空多次交锋,双方折损共超过一百五十架
战机,其中仅十六架为新锐机种。
十五日,希腊以多艘砲击舰对泰基尔达的革命卫队发动攻击,卫队受损轻微
,第三代砲击舰拉米亚号遭受反击沉没。
十七日,俄军攻破土军东北防线,革命卫队趁机同时对萨卡里亚及恰纳卡莱
两地发动攻击。此时教权派与世俗派尚未取得共识,八万土军和两万民兵各自为
战,使萨卡里亚虽然并未易主,却形成令双方吃足苦头的泥淖区。恰纳卡莱方面
土军再度防守成功。
十九日,革命卫队租借数座军用港予俄罗斯南方军,黑海舰队开入马摩拉海
,加强革命卫队佔领区的防御。
二十二日,俄罗斯对伊拉克宣战,罗斯托夫军南下进攻大不里士,试图阻止
準备归返的安那托利亚军。安那托利亚军请求本国发动攻击来分散东南战线之压
力,安卡拉方面以俄军入侵东北及西北为由拒绝。
随着入侵者势力逐渐在西侧战线站稳脚步,安卡拉当局总算是返还部分军权
给予世俗派将领,形成教权派东向抗敌、世俗派西进退敌的局势。然而此举并不
代表两派就此放下成见通力合作,特别是东侧战线迎回齐娜儿上将的呼声水涨船
高,竟讽刺地坚定教权派铲除这号人物的决心。
俄伊战争开始的三天后,安那托利亚军在安卡拉的司令部遭到撤除。
§
神圣俄罗斯帝国,卡秋莎皇亲领,库塔伊西。
一场由南方军、黑海舰队及本地防卫军参与的联合作战军议落幕,来自基辅
和底比里斯的两位女僕长先后领着女僕们步出军议室,大门敞开又关上,却不见
任何一名与会人士离开。半个钟头内,女僕长伊吕娜和女僕长希萝科娃轮番送来
一辆辆餐车,香味四溢的餐点沿路袭向守备在军议室外头的二色骑士,其中尤以
灰黑色系的萝莉塔骑士受创最为严重。
代理人在殿下身边的蕾娜团长一职、身兼外场指挥官之一的次席尤妮亚从稍
早就有些心浮气躁。一来她们全部来不及吃早餐就从底比里斯赶来,二来这一站
又从清晨四点站到现在刚过正午,三来她们一行二十人的正对面就是基辅骑士团
的前辈们……看见前辈们纹风不动地守护着军议室,就燃起一股不能轻言放弃的
斗志,这斗志又缠绕着自我期许与尊严,无疑地将会替疲惫饑饿的身躯带来更为
沉重的精神压力。
此时再加上供军议中的大人物们享用的餐点,就快要把这群幼小骑士逼到极
点了。
早知道就别夸下海口要跟前辈们相同待遇……众人脸上若非紧绷至极,就是
清楚描绘出这句心里话。
同样对熟食香气颇有微词的还有另一位,那就是人在军议室中负责各方协调
的叶廖缅科少将。
人在一种情况下可以轻易把两种不相干的事情完美交织成一块──对那些事
情满怀嫌恶之情的时候。比方说为配合十多岁小姑娘柔性味蕾的酸奶牛肉,以及
困于指挥权而无法顺利调度的空中管制队,这两件事攀住她的焦躁神经合而为一
,让她很想用力拍桌大喊一声:「开什么玩笑!」然而实际说出口的只能是受困
于指挥体系下的软性之词,而这些字句无一不促使她胸 ...... 剩余部分请访问 春满四合院 登录后浏览完整版
|